鴨嘴鱘介紹

鴨嘴鱘,正式學名為「匙吻鱘」,因為長的像鴨嘴,所以又叫做鴨嘴鱘,最重可達40公斤。鴨嘴鱘,目前在中國還有美國都有人工繁殖,不過養殖技術相當困難,養殖兩年重量才達一斤,因此國內養殖的人不多。不過他含有豐富的膠質,脊隨裡頭的筋,更是古代帝王的最愛,營養價值相當高。

匙吻鱘是一種大型淡水經濟魚類,它與中華鱘一樣,同屬於鱘形目,是鱘魚的一種,屬世界珍稀名貴魚類,原產於美國密西西比河流域,匙吻鱘適應性強,生長迅速,性情溫順,食物鏈短,是所有鱘魚中唯一以浮游動物為食的鱘科魚類,餌料來源廣泛,易養易捕,能在北方地區自然越冬,其卵、肉、皮有極高的經濟價值,適合於在水庫放流養殖,為了進一步開發這一新的養殖物件,擴大水庫養殖魚類的種類,充分利用水體的生物餌料資源,既改善養殖結構,又有利於保護水源,淨化水質,增加漁業產量,提高經濟效益。

匙吻鱘為軟骨魚類,體表裸露,澤潤無鱗,吻呈湯匙狀,形象鴨嘴,故又名鴨嘴鱘。其食性與花鰱相似,是一種濾食性魚類,主食浮游動物,枝角類,特別是水蚤是匙吻鱘最喜愛的食物,搖蚊幼蟲等小型水生昆蟲也偶爾攝食,全長在12釐米以下的魚,逐個吞食浮游動物,也吞食小魚、小蝦,全長超過12釐米以後,其攝食器官發育完善,轉營濾食方式,能捕捉游泳很快的橈足類。在人工飼養條件下,經馴化養殖也能攝食商品配合顆粒飼科。

此魚性情溫順,容易捕撈,喜棲居於水中上層,對水體溶氧要求在4毫克/升以上,比白鰱耐氧力稍差,匙吻鱘性成熟年齡為6~8齡,是鱘科魚類中性成熟最早的魚類,不需洄游條件,可進行人工催產繁殖,孵化育苗。成熟的卵子呈灰黑色,卵受精後具粘性,卵子粒徑2-2.5毫米,同齡的雌性個體顯著大於雄性,成熟匙吻鱘雌魚卵巢占體重15%-25%,匙吻鱘為春季產卵類型,產卵季節4-5月,水溫16℃時,從受精到孵化出苗約需6-7天,水溫18~19℃,約需5-6天。魚仔可制做魚仔醬,是名貴滋補品,國際市場上暢銷不衰,供不應求,可出口創匯,每公斤售價達400-500美元,被稱為“黑色金塊”。魚皮可加工成高級皮革製品。

據了解,全世界的鱘魚大約有26種,而國內所引進養殖的鱘魚就有7、8種;其中,外型最特殊的,要算是鴨嘴鱘。這種鱘魚有一個長長的鴨嘴,而且十分溫馴,尤其牠吃東西的模樣,更是獨特而可愛。鴨嘴鱘對水質變化很敏感,一旦水質變濁,牠們會跳上岸導致傷亡,鴨嘴鱘口感很好,比石斑魚還要Q,最好料理方式便是生魚片;除此之外,還可以料理成養生湯,和魚排。
鱘魚早在1億4000萬年前就有牠們的蹤跡,因此也有水中活化石的之稱;同時,也是體型最大的淡水魚。

【鴨嘴鱘三吃】 約需二斤以上的材食,現撈現吃每斤NT$1,500
養生鴨鱘湯
主要材料:中藥高湯、頭骨、脊椎
料理特色:以二十多種中藥材入料,經過四~五小時的精心熬煑,其鱘吻柄軟骨晶瑩剔透,富含高單位膠原蛋白,魚肉具滋陰補陽之效,是健康養生之最佳食選。
鴨鱘刺身
主要材料:鴨嘴鱘、蘿蔔絲
料理特色:鴨嘴鱘的魚肉顏色呈迷人的粉紅色,口感彈牙、清甜、又Q又脆,觸動味蕾,滿足您的味覺、視覺感官!
清蒸鴨鱘
主要材料:鴨嘴鱘腹肉、豆腐
料理特色:鴨嘴鱘腹肉口感甜嫩,以清蒸方式烹煮,更能保有高單位的營養,並展現其原有之鮮美風味。

中華鱘介紹

中華鱘介紹傳奇極品鱘龍魚鱘魚在中國又名鱘魚、鱘鰉魚、龍魚。全世界的鱘魚共有28種,集中分佈於北半球,鱘魚是一種軟骨魚類在地球上己存活一億四千多萬年,在生物中有「水中活化石」之稱,是目前地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鱘魚屬於硬骨魚綱,魚體為軟骨魚,有硬鱗,可分為四類:即鰉屬、鱘屬、鏟鱘屬、擬鏟鱘屬。鱘魚屬於迴遊性魚類,體表有五縱列骨板,有像吸盤的嘴,以小魚、微生物類為覓食對象形,魚體碩大,由幼鱘成長至成鱘最快需七年才能產卵繁殖下一代。
成鱘最大體重可達一噸以上體長可達九公尺壽命可達上百年;在亞洲、北美洲、歐洲及中東等地是鱘魚產量最多,而其中又以俄羅斯、伊朗及中國的黑龍江為主要地區。

傳說中龍的化身
傳說在遠古時代,先民在江中捕魚時,突然間天色昏暗、之後狂風暴雨,只見江中一條鱘魚浮出水面,江面中若隠若現的游著,後人並根據牠的模樣描成後來傳說中「龍」的樣貌。

鰉的由來
在中國古代沿海地帶及江河約有八種鱘魚,位於中蘇交界的黑龍江一帶,更是盛產地區,據稱那時的鱘龍魚身長可達十公尺、體重達五千公斤,漁民捕獲此魚,極為珍稀,必定進貢給皇帝,所以當地人又稱此魚為鰉魚。

帝王級的營養美味
鱘龍魚的生長水域,其環境潔淨及水溫冷冽,長肉率慢,肉質有如深海魚類,組織大塊,細嫩無腥味且無刺,入口即化,為高蛋白食品並富有比其他魚類高出3~5倍的不飽和脂肪酸,含有豐富維他命A、B12、葉酸等;最特別的是,白色的鱘龍魚軟骨,經過熬煮後,會呈半透明狀,且富含膠原蛋白,有極好的口感及嚼勁。

鱘龍魚肉質極佳,全身魚用皆可食用,可謂一身是寶,鱘龍魚料理對於藥膳、食療來說更是上等的食材,自古以來即有:【縱有滿漢雪山熊掌、難得千里江中鱘鰉】。
【本草綱目】中記載:
“其肝主治惡瘡疥,其肉補虛益氣,浴血淋,其鼻肉肺補虛下氣,其籽如小豆,之健美,殺腹內小蟲。”

1.魚卵:可作成魚子醬,有極高的營養價值。
2.魚鰾:稱為(鱘鰉膠)是最高級的魚肚產品,為珍貴補品可滋補強壯。
3.魚脊髓:稱為(魚信),在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中也發現,鱘龍魚的脊髓有抗癌免疫的效果。
4.魚骨頭:鱘魚頭骨是軟骨所構成,在清代列為貢品【有鱘魚頭骨美勝燕窩】之說。
5.魚唇:一名(鹿頭),含豐富的膠質,補虛下氣,口感更勝魚翅。
6.魚 腸:滋味清美狀如粉條,魚肝、魚皮亦可食用

極品鱘魚子
魚子可分為兩大類,即魚卵和魚精,而魚卵以鱘魚子為上品佳餚,多半以鱘魚卵醃製而成,過程是將它以鹽醃漬後放置成熟。伊朗及俄羅斯的裡海,是鱘魚產卵之主要地區,其魚獲期約在每年的春天(三~五月)及秋天(十~十一月);魚卵大致可分為三種,即:

*
BELUGA(貝魯嘉):魚卵來自歐洲鰉(Huso Huso)的魚體,是裡海中最大型的鱘魚,一年的魚獲量不到100尾,是為最珍稀的魚子,有著細緻的透明薄膜包覆著魚子,顏色由淡灰到灰黑,有「裡海珍珠」之美譽。
*
SEVRUGA(賽魯嘉):魚卵來自閃光鱘(Acipenser Stellatus)的魚體,魚子呈灰黑色,在市場上極受消費者的青睞。
*
ASETRA(奧賽嘉):魚卵來自俄羅斯鱘(Acipenser Guldenstadti)的魚體,其魚子是呈灰棕色並有金黑色的光澤,帶有獨特的堅果風味,極為特別。

古今中外鱘龍魚軼事
中國人食用鱘龍魚的歷史相當悠久, 宋代的蘇東坡、清代乾隆皇和慈禧太后亦贊不絕口!古籍、小說中出現的鱘魚食譜就更多了,「紅樓夢」五十三回中,林黛玉用來補身子的,正是進貢鱘鰉做的「蓮藕鱘魚」,同時也是乾隆下江南中”遊龍宴”,及慈禧太后內宮滿漢全席的名宴。
在西方世界中鱘魚同樣珍貴!古馬時代視鱘龍魚為珍品必須由奴隸將戴著花冠的活魚抬至桌上供貴族食用;歐洲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二世曾宣昭鱘龍魚為皇室魚,人民不可擁有!而亨利一世為了自己享用更是禁止人們吃這種珍貴的魚~不過鱘龍魚在西方較為人所熟知的是:其魚卵所製成的珍貴魚子醬!正因為如此引起人類的濫捕,加上環境的污染使鱘龍魚的數量愈來愈少而瀕臨絕種!

專業技術養殖
千戶傳奇生態農場,特別開發及引進鱘魚的養殖的專業技術!目前養殖及展示蒐集之鱘魚共有九種,分別為史氏鱘、匙吻鱘(鴨嘴鱘)、小鰉鱘、中華鱘、俄羅斯鱘、歐洲鰉、美洲白鱘、閃光鱘、西伯利亞鱘等;讓鱘龍魚能在三峽的好山好水中生生不息,並提供台灣民眾品嚐帝王級美饌佳餚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