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魚有沒有臭土味?」

「這魚有沒有臭土味?我最怕買到有土味的魚。」
常常有客人問我這問題,
今天就跟大家介紹一下臭土味怎麼來的吧~

大家在午後下過雨的空氣中,
有沒有印象常常會聞到一股泥土味呢?
有時還混點植物清香,
聞起來滿清爽的,
沒錯,這味道與魚身上的臭土味都是同一個物質造成的,
是生活在各種環境中的「放線菌」在分解有機物質時產生的
一個名為「土臭素Geosmin」的有機化合物,它超臭

所以啦~
魚如果出現臭土味,
絕對不是因為養在土裡或是魚吃土,
是因為水質管理不佳造成放線菌增生,
進而導致臭土味的產生喲 !
而我們千戶的魚之所以可以保證絕無臭土味,
不僅因為我們在大豹溪上游使用活水養殖,
還必須密切注意每日的水中各數值,
維持良好的管理與調控,
才能給大家吃到最高品質的魚啦 !

「你才有臭土味,你全家都有臭土味 !」

鱘龍魚身上的黏液要刷洗乾淨嗎?

「請問我買全魚,上面全都是黏液,需不需要刷洗到乾淨才能煮呢?」🤔🤔

購買全魚的客人會遇到這問題
基本上鱘龍魚的黏液你可能洗到天黑都洗不完🤣
所以只要沒有髒污血漬,稍微沖洗一下就可下鍋囉~👍🏽

可別小看這黏液,它有許多大家想像不到的功能呢!!

★〈功能一〉 「阻擋病菌、寄生蟲」🤮

黏液中充滿了各種具有抗菌活性的物質
例如: 免疫球蛋白、凝集素、溶菌酶..等等
可以阻隔或消滅外界病菌、寄生蟲

★〈功能二〉 「抵抗水質變化」

當水的pH、鹽度、溫度、溶氧量、滲透壓 等等
環境因子發生劇烈變化時
魚就會分泌大量的黏液來抵抗這些劇變🥶😱🥶
且會隨著需求改變分泌的物質喲!

★〈功能三〉 「減少摩擦」

除了潤滑魚體減少水的摩擦力之外,
有些底棲、礁石區的居民
也很需要黏液來避免自己被礁石割傷喲!
這也是為什麼 「沒有鱗片或鱗片細小的魚」
通常黏液也較多~
像我們的鱘龍魚體表沒有鱗片(有特化骨板)
黏液雖不像泥鰍、鰻魚一樣那麼多
但也是遠多於其他魚種了!🐟🐟

★〈功能四〉 「哺餵小魚」

剛出生的小魚非常脆弱,
某些慈鯛科魚會分泌出
具有相當多激素、蛋白、抗體等的黏液
來哺餵小魚
使小魚可以快速成長到能自行攝食的體型大小
(跟喝母奶的概念一樣😋)

「所以下次看到鱘龍魚充滿黏液是因為

⭐️『我們的魚很新鮮都現殺的!』⭐️

位於表層分泌黏液的細胞都還活著,
黏液就會無止境的分泌出來囉~~~~」

鱘龍魚滿滿的黏液

鱘找同類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AC%A7%E6%B4%B2%E9%B3%87

名稱:歐洲鰉、黑海鰉 俗稱:歐鰉
學名: Huso huso
歐洲鰉主要分布於裏海、黑海、亞得里亞海水域,其所產的魚子,市面上稱為”Beluga”,數量稀少,有「裏海珍珠」之美譽;生長迅速,為肉食性凶猛魚類,成魚甚至會捕食水鳥、幼海豹等,體長可達7.2米,體重可超過1000KG,是目前最大型的淡水魚之一,魚子醬卵粒亦為所有鱘魚中最大的,需15~20年才成熟產卵!

名稱:達氏鰉 俗稱:鰉魚
學名: Huso dauricus
達氏鰉屬於鱘科、鰉屬,常分布於黑龍江、蘇花江等附近流域,習性兇猛,最大個體可達500公斤以上,生長快速但性成熟晚(14年以上),適應力強,能耐低溫,常作為雜交時的母體選擇,取其生長快速的優點,常見雜交種”小鰉鱘”即為達氏鰉母與史氏鱘公雜交而成,生長快速且肉質鮮嫩。

名稱:史氏鱘 俗稱:七粒
學名: Acipenser schrenckii
史氏鱘為本場主要飼養的魚種,具有抗病力強,成長快速等優點,原產於中、蘇邊境的黑龍江。為非洄游性大型淡水經濟魚類,吻部有呈三角形或矛形等變化,形似西伯利亞鱘,差別為西伯利亞鱘的鰓粑為扇形;為底棲性魚類,有避強光、趨弱光的習性,平均壽命可達100 歲。

名稱:西伯利亞鱘、貝氏鱘
學名: Acipenser baerii
西伯利亞鱘生長在西伯利亞北向,喀拉海、拉普捷夫海、東西伯利亞海流域,能耐受溫差相當大,適宜溫度在攝氏15~25度,分為半迴遊型、河居型、湖河型,依照生活地點及產卵地點做分類。而公魚發情時會利用鱘棘震動,來發出怪聲,吸引雌魚,故可利用聲音大小來判斷發情的程度。

名稱:美洲白鱘、高首鱘
學名: Acipenser transmontanus
產自北美數條大型河流,主要住在汽水域,產卵時會長途跋涉迴游至淡水產卵,喜歡棲息在軟質的底部,並會隨著鹽度遷移,目前已知最大體重為816公斤,據報導有104歲,曾因為魚子醬的價格攀升,被捕撈至瀕臨滅絕,後續因應各種漁業捕撈控管,族群數量得以維持。